雄安新区《雄安新区智慧工地建设技术规范》DB1331/T 009-2022属于雄安新区地方标准,标准编号为:DB 1331/T 009-2022,标准中文名为:雄安新区智慧工地建设技术规范,标准英文名为:Xiongan New Area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of Smart Constrution Site,批准发布部门: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由批准发布部门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于2022年01月17日发布,并于2022年02月01日起开始实施。
起草单位: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创新联合会
5.3起草人:王子轩、胡萌萌、王兆为、多亚军、王卫娟、周新波
引言
依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河北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建设专项规划》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的要求,服务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指导雄安新区施工现场规范化建设、科学化管理和智能化监管,让施工更安全、管理更精准、监管更高效,特制定本导则。
雄安新区智慧工地建设技术规范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雄安新区智慧工地建设技术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雄安新区新建的各类施工工地,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类块状施工工地、市政路桥类线性施工工地、管廊隧道类地下施工工地、生态治理类水上施工工地、园林绿化类施工工地。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1智慧工地:
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BIM等技术手段,对人员、安全、质量、生产、环境等要素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并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运作,最终实现互联协同、全面感知、辅助决策、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等功能的智能化工地。
3.1建筑信息模型:
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工程项目相关信息详尽的数字化表达。建筑信息模型通过数字信息技术把整个建筑进行虚拟数字化和智能化,是一个完整的、丰富的、逻辑的建筑信息承载平台。
3.2智能感知终端
位于物联网中感知层的智能设备,能够实现对物或环境进行自动信息采集和或执行操作,并通过通信网络与上层系统交互,简称终端。
3.3云架构
将基于传统物理服务器搭建的IT业务系统或架构进行云化部署,利用网络便捷地获取云服务提供的计算、存储、软件、数据资源,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
3.4增强现实
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运用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
3.5虚拟现实
使用三维实时图形显示、人工智能、云计算、传感技术、人类行为研究等多项关键技术模拟出三维空间的虚拟环境,给人以环境沉浸感,人与环境可以通过人的自然技能和相应的设施进行信息交互。
3.6射频识别
一种自动识别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
3.7窄带物联网
一种物联网技术,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
3.8ZigBee
一种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上协议。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5 总体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智慧工地建设应充分考虑和落实政府监管部门在建设管理、安全监管、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动态监管要求,为监管部门实现事前预警预控、事中指挥控制、事后科学分析提供有力抓手。5.1.2 智慧工地建设应满足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和项目管理者理清现场脉络、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
成本等管理要求。5.1.3 智慧工地建设应覆盖工地现场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以5G、AI、VR/AR、BIM、边缘计算等技术为支撑,实现集感知、分析、服务、应急、监管“五位一体”的工地管理智能化,探索工地运行态势呈现、智能分析决策、应急联动指挥的新型管理模式。
5.1.4 智慧工地建设应坚持整合资源、厉行节约,整合工地现有各类资源,实现设备终端、信息系统的共建共享共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5.1.5 智慧工地建设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提供安全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完备健全的生产生活服务,保障现场工作人员和建设者积极工作生活需要。
5.1.6 智慧工地建设应贯穿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直至竣工验收。5.1.7 政府相关部门监管执法所需数据采集终端应接入城市物联网平台(视频终端接入视频一张网平台),统一调度、运维和管理。
5.2 工程建设五方建设要求
5.2.1 智慧工地建设应充分考虑建设单位管理诉求。建设管理单位需要通过对施工工地现场的实时把控和管理,实现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现场的内外部协调,确保工程实施严格按照计划安全顺利完成。
5.2.2、智慧工地建设应充分考虑勘察、设计单位的使用诉求。勘察、设计单位需要协助建设单位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勘察设计问题,并配合其高效完成现场验收工作。5.2.3智慧工地建设应充分考虑施工单位的管理使用诉求。施工单位需要通过对施工工地现场管理实现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和进度控制,达到项目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的目标。
5.2.4 智慧工地建设应充分考虑监理单位的使用诉求。监理单位需要通过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的全流程监控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从而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5.3监督管理要求
5.3.1 智慧工地建设应支撑政府相关部门关于车辆、工地、人员等重点管理内容,落实工程建设和工地现场的安全、质量、进度、绿色环保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要求。
5.3.2 智慧工地建设应全力支撑行业主管部门用更先进更高效的监管方式提升安全治理能力,防范减少事故发生。
5.3.3 智慧工地建设应配合质量监管部门,创新采用“互联网十监管”的质量监管模式,着力提升监管效能,创造“雄安质量”
5.3.4 智慧工地建设应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协助相关监管部门实时感知现场建设情况,准确把控工程建设进度。
6 工地智能化建设要点
为落实政府各监管部门对施工工地现场安全、质量、进度、绿色环保的监管要求,提高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保障工地现场正常运行,加强对新区建设者生产生活方面的服务和人文关怀,围绕施工工地现场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开展工地智能化建设。
6.1 工程信息管理
建议明确工程建设项目基本信息、各参建单位信息、合同关系以及其他相关组织信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情况、情报、文件、记录、资料进行系统化、全面化采集存储,为项目各级决策人员和监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协助施工单位精细化管理。
6.2 人员管理
需要按要求落实劳务实名制,加强对施工现场劳务人员考勤、定位、人员作业现场安全等情况的信息管理,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施工现场人员安全。加强人员薪资发放、健康安全和生活服务信息发布、交流互动等信息管理,为建设者营造安全舒适工作环境。
视频监控管理
需要对工地现场、工地办公区、生活区布设视频监控,提供现场重点区域实时画面,实现监管部门对各个工地现场的施工进度、施工安全防范、建设质量、环境保护进行统一管理,确保项目管理者实时了解现场情况、监管现场设备财产安全,防范外来非法入侵。
6.4 车辆管理
需监测车辆进出、位置信息,帮助项目管理者对工地车辆安全进行有效管控,保障工地安全生产,同时辅助工地现场车辆调度和管控,优化资源配置,为监管部门或交通管理部门疏导工地现场交通提供现场信息,识别工程车辆运输物料并加以统计,辅助物料管理。监测工程运输车辆清洗信息,减少余泥渣土造成环境污染。
6.5绿色施工管理
需要监测施工现场扬尘、噪声、气象信息,联动降尘设施,保障不污染、不扰民绿色施工。需要监测工地现场施工排污、生活污水排放、能耗信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6.6 安全质量管理
需要监测工地现场大型施工设备、重点施工物料、特殊施工工艺、危险施工场景的作业信息,保障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为监管部门和项目管理者对现场施工异常情况的及时跟进、处理和救援,防微杜渐,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6.7 物料管理
需要监测物料进场和使用信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支撑监管部门的质量监督和施工单位降低物资消耗,提高效益。
6.8工程信息管理、人员管理、视频监控管理、车辆管理、绿色施工管理、安全质量管理、物料管理等的智能化建设应包含但不限于智能感知终端、物联网络、数据和算法以及平台建设。
7 感知终端建设要求
7.1 一般要求
7.1.1 智慧工地建设通过智能感知终端对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信息实现准确、及时、灵活的采集、识别与控制,为智慧工地的科学化分析决策提供基础条件。7.1.2 智能感知终端应具有环境感知、智能控制与数据通信等功能。
7.1.3 智能感知终端各项指标应满足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和规定。
7.1.4 感知终端应按照雄安新区数据接口标准实现与新区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对接,实现设备接入,数据传输和共享。
7.1.5 智慧工地感知终端包括但不限于工程信息管理、人员管理、视频监控管理、车辆管理、绿色施工管理、安全质量管理、物料管理涉及的智能感知设备。
感知终端建设要求
7.1 一般要求
7.1.1 智慧工地建设通过智能感知终端对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信息实现准确、及时、灵活的采集、识别与控制,为智慧工地的科学化分析决策提供基础条件。7.1.2 智能感知终端应具有环境感知、智能控制与数据通信等功能。
7.1.3智能感知终端各项指标应满足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和规定。
7.1.4 感知终端应按照雄安新区数据接口标准实现与新区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对接,实现设备接入、数据传输和共享。
7.1.5 智慧工地感知终端包括但不限于工程信息管理、人员管理、视频监控管理、车辆管理、绿色施工管理、安全质量管理、物料管理涉及的智能感知设备。
7.2 感知对象和需求
感知对象和需求见表1。
部分内容由用户投稿或者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底部邮箱进行删除!非常感谢您的支持!